内蒙古文学>穿越历史>逐鹿乱世 > 第两百八十章 尽入毂中
    先秦《周礼大宰》有“以九赋敛财贿”的记载。九赋即指邦中、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关市、山泽、币余等九种赋税,部都为土地税。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所有地主和有田的农民自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规定每顷土地缴纳饲草3石,禾秆2石。如隐报土地,少缴或不缴租税,要受到惩处。乡佐已向农民征收田租而不上报,也以隐匿田亩论处。

    除田赋外,秦王朝还征收包括户赋和口赋在内的人头税。汉朝初期的赋税承袭秦制。除田赋外,还另有“算赋”、“口赋”、“更赋”等人头税。其他税收还有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木产品杂税。属于财产税性质的有对商人手中积存的现金与货物征收“算缗钱”,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算车船”;属于消费税性质的有对马牛羊等牲畜征收牲畜税,盐、铁、酒税等;属于流转税性质的有货物通过税即关税和对市肆商品营业额征收市租。

    魏晋南北朝废除秦汉以来的田租、口赋制度、推行田租、户调制。曹魏正式颁布法令,实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这一时期对盐、铁一般实行由国家专营专卖。对酒一般实行课税,有的也设官专卖。市税分为对行商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商征收的店铺税。对交易行为征收佐税,分为对数额大、立有文据的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的输佐和价值小、交易不立文据的散佐两种。对富户家赀满50万贯及僧尼满20万贯者征收赀税。此外还有口钱和通行税等。

    唐朝使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向土地财产税转变。并将各种租税加以合并。这一时期对食盐、酒、茶有时课税,有时免税,有时专卖。武宗会昌六年还实行课酒曲,以严密酒榷。

    唐代后期除恢复征收矿税、关市之税外,还开征以房屋为征课对象的间架税和对交易所得与公私支付钱物征税的除陌钱。此外还有落地税、牙税、当税、契税等杂税。总得来说,农税繁重,而商税要轻的多。

    尤其是在这个世家门阀横行的时代,天下有名的大商贾都是由这些大势力掌控,商税更是低到三十税一,甚至更低。秦忘一个车马税就要百里税一,确实很高了。

    但是最关键的还真不是这点小钱,而是码头、仓库的优先使用权,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商人购买了大批茶叶来赤城,偏偏赤城下起了大雨,如果这时候他能优先使用仓库,那么他不仅不会受到一点损失,而且还会因为别的商家损失惨重而提高自己的价钱,肯定大赚特赚。还有码头,时间就是金钱,每次都比别人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运出自己的货物,那么利润又会多多少?

    四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些,他

    们都沉思起来,默默计算着得失。

    看到他们意动的表情,秦忘微微一笑,“不仅如此,和林那边也会给你们一样的优待。这里面有多大的好处,想必大家比我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各位本国的商人一定会疯了一样想要攀上你们,搭上你们这条线,诸位可会免费为他们服务?我可以承诺,这样的优待我赤城只会给你们这些人,就算赤城迫于压力,不得不对一些人做出让步,但是他们也不会得到比诸位更好的条件。因为,你们的生意,也就是我赤城的生意,大家说不是吗?”

    听到秦忘这么说,四人的呼吸都粗重起来,他们好像看到了本国无数的商人蜂拥到自己府上想要攀附的情景。如果真的会这样的话,那自己这五十人马上就会成为天下商人的新贵。再也不用仰人鼻息,捞些剩汤剩水了。

    他们也明白,如果没有秦忘,茶马市还轮不到他们染指。

    几人对视几眼,都微微点头,达成了协议。

    “将军,四成我们完可以接受。但是那些世家门阀和那些大商贾们肯定不会容忍我们如此做,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实力太弱小了,如果他们打压我们,我们恐怕根本不是对手。”种然代表四人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种老说的不错,光是他们的财力我们都不能望其项背。如果他们大肆收购各种货物,恐怕我们实在是竞争不起。到时候很可能无货可卖!”李春也附和道。

    “不是如果,是肯定,他们一定会大肆哄抬物价,用自己雄厚的财力挤垮你们这些中小商人,好独享茶马市。但是我说过了,你们的生意,也就是我赤城的生意,谁敢挡我财路,我让他倾家荡产。不管是谁,到我赤城这一亩三分地上就要明白,这里我说的算。有人敢为难你们,就是断我赤城的财路,诸位说我会放过他?”秦忘冷声说道。

    秦忘的语气让四人心里一惊,看来面前的这位少年不像表面的那么好相予,是个做事不顾后果,出手狠辣的角色。偏偏他还扣着茶马市的命门。不过几人反而兴奋起来,有了这么强硬的人做靠山,自己等人做事也不用畏首畏尾了。

    “不过诸位也不要完靠我赤城,打铁还得自身硬,你们手里没有足够的货物用来交易,而我又挡着天下商人,那茶马市肯定办不下去,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想看到。你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办法收购货物。只要茶马市能经营起来,一切都好说。”秦忘劝诫道,“大家不用担心,诸位跟金大哥和汪夫人的交情在这摆着,就算最差的结果也不会让大家亏本。”

    “是!”四人躬身领命。